急性肠胃炎有哪些症状,怎么缓解
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针对性处理。
1.腹痛
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持续性剧痛需警惕肠梗阻等并发症。细菌感染引起的腹痛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药物。
2.腹泻
每日排便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水样或糊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需及时口服补液盐预防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轮状病毒感染者可配合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3.恶心呕吐
胃内容物反流可能伴随酸水上涌,呕吐后腹痛可能暂时缓解。频繁呕吐者需禁食4-6小时,后少量饮用温盐水。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止吐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发热
细菌性胃肠炎可能出现38℃左右发热,可配合物理降温。持续高热需血常规检查,确定感染类型后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
5.全身乏力
脱水及电解质丢失会导致四肢无力、头晕等症状。轻度脱水按每公斤体重50毫升补液,重度需静脉输液。同时注意补充锌、钾等元素,可食用香蕉、米汤等易吸收食物。
发病初期建议进食米粥、面条等低渣饮食,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恢复期注意餐具消毒,生熟食品分开处理,饭前便后规范洗手。日常可适量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