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控制感染、调节免疫、降压护肾、限制蛋白摄入和定期监测。肾小球肾炎可能与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1、控制感染
感染是肾小球肾炎的常见诱因,尤其是链球菌感染。治疗时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青霉素V钾片、头孢氨苄胶囊等。对于反复感染者,可考虑扁桃体切除等手术干预。同时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
2、调节免疫
免疫异常是肾小球肾炎的重要发病机制。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可抑制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能调节免疫功能。用药期间需监测白细胞计数,预防感染。中药雷公藤多苷片也有免疫调节作用,但需注意肝功能监测。
3、降压护肾
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损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既能降压又可减少蛋白尿。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适用于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为130/80mmHg以下,需定期测量调整用药。
4、限制蛋白摄入
优质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限制豆类等高植物蛋白食物。同时需保证足够热量摄入,避免营养不良。严重水肿者还需限制钠盐摄入。
5、定期监测
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评估病情变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重要监测指标,肾功能恶化时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血压、尿量等数据,为医生调整用药提供依据。
肾小球肾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饮食上限制高盐、高脂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诊随访。出现水肿加重、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