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怎么补钙 注意四个补钙细节改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钙剂、增加维生素D摄入、适度运动、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方式补钙。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长期缺钙、缺乏运动、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骨折风险增加等症状。
1、调整饮食结构
日常可多摄入高钙食物如牛奶、奶酪、豆腐、芝麻酱等。牛奶每100毫升约含100毫克钙,豆腐等豆制品富含植物性钙且易吸收。避免同时食用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苋菜,以免影响钙吸收。建议将深绿色蔬菜焯水后食用,减少草酸含量。
2、补充钙剂
碳酸钙片、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需随餐服用以提高吸收率,胃酸缺乏者建议选用枸橼酸钙。补钙需分次服用,单次剂量不超过500毫克。长期补钙需配合维生素D,避免过量导致便秘或肾结石。
3、增加维生素D
维生素D3滴剂、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可促进肠道钙吸收。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能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冬季或日照不足地区建议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肥胖人群、老年人及深肤色人群更易缺乏维生素D,需遵医嘱调整补充剂量。
4、适度运动
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爬楼梯等可刺激骨形成,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游泳等非负重运动虽不直接增加骨密度,但能改善肌肉力量保护骨骼。避免久坐不动,运动时注意防跌倒,严重骨质疏松者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训练。
5、定期监测
每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跟踪补钙效果。监测血钙、尿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时调整补钙方案。合并肾结石或甲亢等疾病时需更严密监测。记录日常钙摄入量,确保每日钙摄入达到800-1200毫克。
骨质疏松患者补钙需长期坚持,每日钙摄入可分4-5次完成以提高吸收率。烹饪时用醋溶解鱼骨或熬制骨头汤可增加膳食钙来源。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及高盐饮食,这些习惯会加速钙流失。合并脊柱压缩性骨折时需使用支具保护,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降钙素鼻喷剂。建议每半年复查骨代谢指标,根据结果动态调整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