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和中耳炎如何区分

外耳道疖和中耳炎可通过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及病因进行区分。外耳道疖是外耳道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感染,中耳炎则是中耳腔的炎症。两者主要有发病位置不同、疼痛特点不同、伴随症状不同、病因不同、检查结果不同等区别。

外耳道疖和中耳炎如何区分

1、发病位置不同

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外1/3的皮肤区域,该部位富含毛囊和皮脂腺。中耳炎病变位于鼓膜内侧的中耳腔,包括鼓室、咽鼓管等结构。通过耳镜检查可直观观察到外耳道疖的局限性红肿,而中耳炎需借助鼓气耳镜或声导抗检查判断鼓膜状态。

2、疼痛特点不同

外耳道疖表现为剧烈跳痛,咀嚼或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中耳炎多为持续性胀痛,可能伴随搏动性耳鸣。婴幼儿患中耳炎常出现夜间哭闹、抓耳等表现,外耳道疖患儿则抗拒触碰患侧耳朵。

3、伴随症状不同

外耳道疖可能出现耳周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见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发热、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后可见脓液流出。分泌性中耳炎以耳闷胀感、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少见明显分泌物。

外耳道疖和中耳炎如何区分

4、病因不同

外耳道疖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挖耳损伤或游泳后耳道潮湿。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5、检查结果不同

外耳道疖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轻度升高,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中耳炎患者纯音测听多呈传导性聋,声导抗图示B型或C型曲线。慢性中耳炎乳突CT可见乳突气房密度增高或骨质破坏。

外耳道疖和中耳炎如何区分

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是预防外耳道疖的关键,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预防中耳炎需及时治疗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上呼吸道疾病,儿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发病概率。出现耳痛、耳流脓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游泳时佩戴耳塞,感冒期间避免用力擤鼻,有助于减少耳部感染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