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行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肌肉痉挛、手足抽搐、喉痉挛、神经兴奋性增高、骨骼改变等。该病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钙降低引起,常见于婴幼儿及儿童,需及时就医干预。
1、肌肉痉挛
早期表现为局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多见于腓肠肌和手部小肌肉群。发作时可见肌肉僵硬、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能与低钙血症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日常需增加含钙食物摄入,如牛奶、豆腐等,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或碳酸钙D3片补充钙剂。
2、手足抽搐
典型表现为腕关节屈曲、手指强直呈鹰爪状,踝关节伸直、足趾下弯呈芭蕾舞足样。发作时意识清醒,多由寒冷刺激、感染等诱发。需注意保暖并监测血钙水平,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症状,长期需配合维生素D滴剂治疗。
3、喉痉挛
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喉鸣音,严重时可出现发绀甚至窒息。婴幼儿多见,常因哭闹诱发。需立即保持气道通畅,紧急情况下需使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镇静,并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日常应定期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4、神经兴奋性增高
表现为易激惹、睡眠不安、多汗等非特异性症状。可通过面神经叩击试验或束臂加压试验诱发潜在抽搐。治疗需联合使用维生素AD软胶囊和乳酸钙颗粒,同时增加户外日照时间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5、骨骼改变
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合并佝偻病体征,如方颅、肋骨串珠、X型腿等。需进行骨骼X线检查评估,除补充维生素D2注射液外,可配合物理康复训练矫正畸形。哺乳期母亲应同时补充维生素D3滴剂预防垂直传播。
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需保证每日400-800IU维生素D摄入,婴幼儿应坚持补充维生素AD滴剂至2岁。增加富含钙质的鱼类、蛋黄、蘑菇等食物,每日进行15-30分钟户外活动。出现抽搐发作时立即松解衣领保持侧卧位,避免强行按压肢体造成损伤,并尽快送医进行血钙检测和电解质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