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佝偻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儿童期佝偻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保证充足维生素D摄入、适当阳光照射、合理补充钙质、定期生长发育监测、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钙吸收的药物。
1、维生素D摄入
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后2周起需每日补充维生素D滴剂,如维生素D3滴剂。配方奶喂养者需计算奶液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部分需额外补充。1岁以上儿童可通过强化食品如维生素D强化牛奶获取,每日摄入量应达到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儿、双胞胎等高风险群体需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
2、阳光照射
每日裸露面部和手臂进行10-30分钟日光浴,紫外线B波段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夏季选择树荫处散射光,冬季正午时段为宜。深色皮肤儿童需要更长时间照射。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导致晒伤,玻璃窗会阻挡有效紫外线。
3、钙质补充
婴儿期通过母乳或配方奶获取足量钙质,断奶后每日应摄入500-800毫克钙。可食用奶酪、酸奶、豆腐等富含钙的食物。西蓝花、羽衣甘蓝等深绿色蔬菜也含生物利用率较高的钙。避免过量摄入植酸、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影响钙吸收。
4、生长监测
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发现生长速度减缓或骨骼畸形迹象时及时就医。6月龄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通过X线检查腕骨能早期发现骨矿化不足,出现方颅、肋骨串珠等体征需立即干预。
5、药物规避
长期使用苯妥英钠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干扰维生素D代谢,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或增加监测频率。抗酸剂中的铝剂会抑制磷吸收,癫痫患儿使用抗惊厥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D。
家长应建立科学的喂养记录本,详细记录每日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量。选择维生素D补充剂时注意查看剂型与含量,滴剂更适合婴幼儿精准补充。冬季或梅雨季节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摄入。保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阴雨天可利用紫外线灯辅助照射。发现夜间哭闹、多汗等早期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哺乳期母亲自身也需保证每日600国际单位维生素D摄入,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