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积血是怎么回事 子宫积血三种情况要注意
子宫积血可能由宫颈粘连、子宫内膜病变、生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月经异常、下腹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子宫积血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干预。
1、宫颈粘连
宫颈粘连可能与人工流产、宫腔操作术后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经血排出受阻、周期性下腹坠痛。轻度粘连可遵医嘱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促进内膜修复,如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中重度粘连需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再粘连。
2、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或内膜增生可能导致宫腔变形阻碍经血排出,常伴有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确诊需依靠超声或宫腔镜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调节内膜,或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药物治疗可选择地屈孕酮片、醋酸甲羟孕酮片等孕激素制剂。
3、生殖道畸形
处女膜闭锁、阴道横隔等先天性畸形会使经血潴留形成宫腔积血,青春期初潮后出现逐渐加重的周期性腹痛。需通过妇科检查结合超声确诊,处女膜闭锁可行十字切开术,阴道横隔需手术切除。术后需预防感染,可短期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
4、剖宫产术后
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可能形成局部凹陷积血,表现为产后恶露淋漓不尽、下腹隐痛。超声可见子宫下段液性暗区,轻度积血可肌注缩宫素注射液促进收缩,严重者需清宫处理。合并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奥硝唑胶囊等抗感染治疗。
5、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可能导致经血凝固异常,血液积聚宫腔引发疼痛。需完善凝血四项、血小板功能检测,针对原发病治疗的同时,急性期可静脉输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必要时输血治疗。长期管理需血液科协同制定方案。
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期避免剧烈运动与性生活。出现持续腹痛或异常出血时应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服用活血类药物。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宫腔恢复情况。青春期患者家长需关注月经初潮时间,发现原发性闭经伴腹痛要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