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患者注意事项哪些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注意饮食补铁、避免干扰因素、定期监测指标、合理用药及预防并发症。主要有调整膳食结构、减少抑制铁吸收的食物、遵医嘱补充铁剂、监测血红蛋白水平、警惕异常症状等措施。
1、调整膳食结构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血红素铁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血制品等,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猕猴桃、柑橘、西蓝花,有助于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每日均衡摄入鱼禽蛋奶等优质蛋白,为血红蛋白合成提供原料。
2、减少抑制铁吸收的食物
浓茶、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铁吸收,建议与补铁餐间隔1小时以上。高钙食物如牛奶、奶酪不宜与高铁食物同食,钙会竞争性抑制铁吸收。粗粮中的植酸可通过发酵或浸泡方式降低含量,减少对铁吸收的干扰。
3、遵医嘱补充铁剂
医生可能开具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口服铁剂可能出现黑便、胃肠不适等反应,可与维生素C同服提升吸收率。注射用铁剂如蔗糖铁注射液适用于严重贫血或口服不耐受者,需在医疗机构使用。
4、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治疗初期每2-4周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3-6个月以补充储存铁。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评估铁储备状态。女性月经期后、妊娠中晚期等特殊时期需加强监测频率。
5、警惕异常症状
出现心悸加重、呼吸困难提示可能贫血加重,需及时就医。异食癖如嗜食冰块、泥土可能反映严重缺铁。吞咽疼痛、匙状甲等组织缺铁表现需排查潜在消化道疾病。儿童患者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需评估铁缺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缺氧症状。烹饪使用铁制炊具可增加膳食铁含量,但需注意清洁防锈。育龄期女性建议孕前检查铁储备,妊娠期按需增加铁摄入。长期素食者需定期筛查贫血指标,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补充铁剂。合并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胃切除术后患者需制定个体化补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