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后面肿了还痛是因为什么
脚踝后面肿痛可能与跟腱炎、滑囊炎、踝关节扭伤、痛风性关节炎、静脉回流障碍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由运动损伤、慢性劳损、代谢异常或感染等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压痛及活动受限。
1、跟腱炎
跟腱炎多因重复跳跃或跑步导致跟腱过度负荷,常见于运动员或长期穿高跟鞋者。症状表现为跟腱附着处肿胀、晨起僵硬,按压时有明显压痛。急性期需冰敷并减少活动,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药物,慢性期需配合牵拉训练。
2、滑囊炎
踝后滑囊炎常由鞋子摩擦或局部受压引发,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可能伴皮肤发红发热。治疗需更换宽松鞋袜,避免挤压,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若合并感染需联用头孢克洛分散片。反复发作需考虑穿刺抽液治疗。
3、踝关节扭伤
外侧韧带损伤是常见诱因,多因足部内翻导致,伤后立即出现淤青和行走困难。初期应遵循RICE原则制动,可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消肿,严重韧带撕裂需用踝关节支具固定4-6周。陈旧性损伤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
4、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结晶沉积在踝关节可引起突发剧痛,常见于夜间发作,皮肤呈紫红色且触痛明显。确诊需查血尿酸,急性期用秋水仙碱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缓解期需长期服用非布司他片控制尿酸。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饮食。
5、静脉回流障碍
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会导致踝周弥漫性水肿,晨轻暮重,按压凹陷明显。需穿戴医用弹力袜改善循环,血栓急性期需用利伐沙班片抗凝。长期站立者应每2小时活动踝泵促进回流。
建议保持踝关节中立位休息,48小时内冷敷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避免爬山、爬楼梯等负重活动,选择鞋帮较高的运动鞋提供支撑。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皮肤温度升高、全身发热,需排除感染可能并及时影像学检查。控制体重和低盐饮食有助于减轻静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