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菌血症护理措施有哪些

新生儿菌血症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环境清洁、严格手卫生、合理喂养、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等。新生儿菌血症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需在医疗干预基础上配合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菌血症护理措施有哪些

1、环境清洁

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暖箱、监护仪等设备表面,床单衣物需高压灭菌后使用。病房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4次,紫外线消毒每次30分钟。早产儿建议使用层流病床,避免探视人员频繁进出。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控制在55-65%。

2、手卫生

接触患儿前需按七步洗手法消毒双手,佩戴无菌手套进行侵入性操作。母乳喂养前母亲需清洁乳房,配方奶喂养时奶瓶需煮沸消毒。医护人员执行操作前后均需使用速干手消毒剂,避免交叉感染。

3、合理喂养

优先选择母乳喂养,母乳中含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抵抗力。吸吮无力者可鼻饲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每次喂养量按5-10毫升逐步增加。喂养后保持头高位30分钟,记录胃潴留量。静脉营养需严格计算热卡与液体量。

新生儿菌血症护理措施有哪些

4、生命体征监测

每2小时记录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黄疸进展及反应灵敏度。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尿量需大于1毫升/千克/小时。出现体温不升、呼吸暂停需立即通知医生。

5、规范用药

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噻肟钠注射液。静脉给药需精确控制滴速,避免快速输注导致惊厥。使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严禁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新生儿菌血症护理措施有哪些

护理期间需每日评估感染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出院后继续母乳喂养,定期随访神经系统发育。注意观察有无听力损伤、脑积水等后遗症,出现喂养困难、嗜睡等症状需及时复诊。保持接种疫苗的连续性,避免再次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