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怎么回事,怎么办
真菌性鼻窦炎可能由曲霉菌感染、毛霉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鼻腔结构异常、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鼻窦冲洗、手术治疗、免疫调节治疗、鼻腔护理等方式治疗。
1、曲霉菌感染
曲霉菌感染是真菌性鼻窦炎的常见病因,可能与吸入霉变物质或接触污染环境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脓性鼻涕、头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伏立康唑片、两性霉素B注射液、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避免接触霉变环境。
2、毛霉菌感染
毛霉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引发鼻腔组织坏死,伴随发热、面部肿胀、血性分泌物等症状。治疗需紧急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液控制感染,严重时需手术清创,同时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3、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等疾病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增加真菌感染风险。患者可能出现反复鼻窦炎、迁延不愈的鼻腔溃疡等症状。治疗需在抗真菌基础上配合胸腺肽肠溶片等免疫调节剂,并加强营养支持。
4、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结构异常可能导致鼻腔引流不畅,形成真菌滋生环境。患者常有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治疗需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正结构异常,术后配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预防感染。
5、长期使用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可能破坏鼻腔菌群平衡,诱发真菌过度增殖。这类患者可能伴随口腔念珠菌感染。治疗需停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改用制霉菌素片局部治疗,并补充益生菌调节微生态。
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应保持居所通风干燥,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避免接触霉变物品。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限制高糖食物。出现单侧鼻腔异味、血性分泌物或视力变化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鼻内镜,遵医嘱完成抗真菌疗程,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