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的临床指标是什么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改良杜克标准,临床指标包括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主要标准有血培养阳性、心内膜受累证据,次要标准包括发热、血管现象、免疫现象、微生物学证据等。满足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加3项次要标准,或5项次要标准时可临床确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的临床指标是什么

血培养阳性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关键依据,要求两次不同时间采血培养出典型病原体,或持续血培养阳性。心内膜受累证据可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如赘生物、脓肿、人工瓣膜裂开等。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体温通常超过38摄氏度。血管现象包括瘀点、片状出血、动脉栓塞等。免疫现象表现为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微生物学证据包括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标准,或血清学检查提示活动性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建议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疗。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复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