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和月经区别有哪些 由妇科来为你详细讲解
子宫出血与月经的区别主要在于出血原因、周期规律性及伴随症状。子宫出血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流产或妇科肿瘤等病理因素引起,而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性周期性出血。
1、出血原因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引起的生理现象,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具有规律性。子宫出血多为病理性,可能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相关,常需妇科检查明确病因。
2、周期规律
月经周期通常为21-35天,持续3-7天,出血量20-80毫升。子宫出血则表现为周期紊乱,如经期延长超过7天、经量增多超过80毫升,或非经期不规则出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
3、伴随症状
月经可能引起轻度下腹坠胀、乳房胀痛等生理性不适。子宫出血常伴随病理性症状,如严重腹痛、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或白带异常、发热等感染征象,绝经后出血更需警惕恶性肿瘤。
4、检查指标
月经期女性激素水平呈现周期性变化,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与周期相符。异常子宫出血需通过妇科超声、宫腔镜、激素六项或病理活检鉴别,可能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占位等异常。
5、处理原则
月经仅需日常护理,如保暖、补充铁剂。子宫出血需根据病因治疗,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氨甲环酸片止血,子宫肌瘤需米非司酮片或手术,子宫内膜癌需根治性手术配合放化疗。
建议记录出血时间、量及症状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与生冷饮食。35岁以上持续出血、绝经后出血或伴随消瘦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筛查及影像学评估,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日常保持外阴清洁,合理补充铁、叶酸等造血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