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滤过置换液是什么意思
血液滤过置换液是指用于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中替代血浆功能的无菌溶液,主要成分为电解质、缓冲剂和葡萄糖等,用于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血液滤过置换液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起核心作用。其电解质成分接近血浆生理浓度,常用钠离子135-145mmol/L、钾离子2-4mmol/L、钙离子1.25-1.5mmol/L。缓冲系统多采用碳酸氢盐或乳酸盐,前者更适合肝功能异常患者。葡萄糖浓度通常控制在5-10mmol/L以提供能量并避免血糖波动。置换液分为前稀释与后稀释两种输注方式,前稀释可减少滤器凝血但清除效率稍低,后稀释则具有更高溶质清除率。治疗时需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酸碱平衡及电解质水平实时调整置换液配方与流速。
使用血液滤过置换液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热原反应。治疗过程中应监测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凝血功能及电解质变化,尤其警惕低磷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等并发症。对于脓毒症或多器官衰竭患者,可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模式,此时置换液剂量可达每小时50ml/kg以上。不同品牌置换液在镁离子、磷酸盐等微量元素含量上存在差异,选择时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
进行血液滤过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导管移位。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治疗参数与临床效果,及时调整置换液成分以适应病情变化。治疗结束后仍需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预防迟发性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