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胃镜切片化验是怎么回事
胃镜切片化验通常是指胃镜检查时发现可疑病变后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可能由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早期胃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检测、基因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查、内镜随访复查等方式明确性质。
1、慢性胃炎
长期饮食不规律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患者常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病理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需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胃溃疡
胃酸分泌异常或药物损伤可能引发黏膜深层缺损。典型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病理可见溃疡边缘上皮再生。治疗需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康复新液等药物配合饮食调理,必要时需内镜下止血。
3、胃息肉
胃黏膜增生形成的隆起病变可能与遗传或慢性刺激有关。多数无明显症状,较大息肉可能引起出血。病理可区分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术后定期复查胃镜。
4、早期胃癌
胃黏膜上皮恶性病变在病理检查中可见异型细胞浸润。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消化不良,确诊需结合免疫组化检查。根据分期可选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术后需配合化疗药物如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注射液等。
5、胃黏膜肠化
胃黏膜被肠型上皮取代的癌前病变,常伴随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病理可见杯状细胞。需定期胃镜监测,重度异型增生可考虑内镜下治疗,同时服用叶酸片、摩罗丹浓缩丸等药物延缓进展。
胃镜活检后应保持清淡饮食1-2天,避免过热食物刺激创面。术后出现黑便或剧烈腹痛需及时就医。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者需缩短复查间隔。日常注意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限制腌制食品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