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性畸形的症状与体征是什么
脊柱结核性畸形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脊柱后凸畸形,体征可见寒性脓肿、神经功能障碍等。脊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骨病,可能破坏椎体结构导致畸形。
1、局部疼痛
早期表现为病变椎体周围持续性钝痛,夜间加重,咳嗽或负重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向胸腹部放射,与椎体破坏刺激神经根有关。需通过X线或MRI检查椎体骨质破坏情况,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
2、活动受限
因椎体稳定性下降和疼痛导致脊柱活动度降低,患者常出现弯腰、转身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保护性肌痉挛,需卧床制动配合支具固定。若合并椎间隙狭窄或椎体塌陷,可能需手术重建稳定性。
3、脊柱后凸畸形
典型表现为驼背样外观,多发生于胸腰段。随着椎体前柱破坏加重,可能出现角状后凸畸形。早期可通过牵引矫正,晚期畸形需行截骨矫形术,同时需持续抗结核治疗6-9个月。
4、寒性脓肿
约半数患者出现椎旁冷脓肿,脓肿沿筋膜间隙流注可形成腹股沟或腰大肌脓肿。触诊有波动感但无红肿热痛,穿刺可抽出干酪样脓液。需手术清除脓肿并行病理检查,术后继续使用乙胺丁醇片等抗结核药物。
5、神经功能障碍
晚期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甚至截瘫,与脓肿压迫脊髓或畸形椎体脱位有关。需急诊减压手术防止永久性神经损伤,术后配合康复训练。若出现大小便失禁提示马尾综合征,需紧急处理。
脊柱结核性畸形患者需保证高蛋白饮食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急性期绝对卧床避免畸形加重,恢复期可在支具保护下逐步活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脊柱影像学,全程遵医嘱完成抗结核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出现新发疼痛或神经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