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的区别
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病因及症状特征。慢性胃炎病程较长,通常由长期刺激引起;急性胃炎起病急骤,多与短期因素相关。
慢性胃炎病程持续数月或数年,胃黏膜长期受刺激导致持续性炎症。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典型症状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可能出现贫血或体重下降。胃镜检查可见黏膜萎缩或肠上皮化生。治疗需消除诱因,常用药物包括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荆花胃康胶丸等,配合低脂低刺激饮食。
急性胃炎起病突然,胃黏膜发生急性炎症或糜烂。常见诱因为大量饮酒、应激、细菌毒素或药物刺激。主要表现包括剧烈上腹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呕血或黑便。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治疗以去除病因和对症为主,常用药物有磷酸铝凝胶、雷尼替丁胶囊、蒙脱石散等,需短期禁食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两类胃炎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规律进食。慢性胃炎患者应定期胃镜复查,急性胃炎若出现呕血或持续腹痛需立即就医。日常建议采用分餐制,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有助于胃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