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肾动脉栓塞、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外科手术、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吸烟等因素可导致肾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阻塞血管。患者可能出现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下降等症状。临床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控制斑块进展,严重时需行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
2、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属于非炎症性血管病变,好发于青年女性。肾动脉中膜纤维组织异常导致血管呈串珠样狭窄,引发继发性高血压。典型表现为突发血压升高且对常规降压药反应差。诊断明确后可选择肾动脉支架植入术,配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钙通道阻滞剂治疗。
3、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属于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炎症反应导致肾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引发肾缺血性高血压。患者常伴发热、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治疗需联合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控制炎症,严重血管狭窄需考虑血管旁路移植术。
4、肾动脉栓塞
心脏瓣膜病或房颤患者易发生血栓脱落,阻塞肾动脉引起急性狭窄。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腰痛、恶性高血压及血尿。紧急处理需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慢性期可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合并肾梗死时可能需肾部分切除术。
5、先天性血管畸形
肾动脉先天发育异常如血管环状狭窄或迷走血管压迫,可导致儿童或青少年期出现高血压。多数患者通过肾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轻度狭窄可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重度狭窄需行血管重建手术矫正畸形。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食盐。建议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钾镁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戒烟并控制体重。若血压突然升高或出现血尿、少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