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下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
结肠镜下息肉切除后需注意术后出血、饮食调整、活动限制、伤口护理和定期复查。息肉切除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少量便血,通常1-2天可缓解,若症状持续需及时就医。
1、术后出血观察
术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少量便血或黑便,属于正常现象。若出血量较大或持续超过48小时,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可能与创面血管处理不当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建议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需内镜下止血或输血治疗。
2、饮食管理
术后6小时需禁食禁水,之后可逐步从流质饮食过渡到低渣饮食。术后3天内应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腹胀或刺激创面。1周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限制高纤维食物摄入。
3、活动限制
术后24小时内需绝对卧床,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腹腔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弯腰、深蹲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建议2周内避免。老年患者或较大息肉切除者需延长休息时间至1个月。
4、创面护理
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切除后可能形成溃疡,需配合医生使用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或铝碳酸镁咀嚼片。术后1周内禁止灌肠或使用泻药,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需警惕穿孔可能。
5、复查随访
小型增生性息肉建议1年后复查肠镜,腺瘤性息肉需6-12个月复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缩短至3-6个月随访。复查时应携带既往病理报告,医生会根据息肉性质调整监测频率,必要时需追加超声内镜检查。
术后应保持每日适量饮水,促进肠道蠕动但避免腹泻。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帮助恢复,但需避免久坐压迫创面。注意观察排便性状变化,记录异常症状发生时间和特点。严格遵医嘱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建立规律的结肠健康筛查计划,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