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气胸是怎么得来的 小儿得气胸的5个原因复杂
小儿气胸可能由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剧烈运动或外伤、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气胸是指气体异常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受压,患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发绀等症状。
1、先天性肺发育不良
部分患儿存在先天性肺大疱或肺组织发育缺陷,肺表面薄弱区域容易破裂形成气胸。这种情况可能与孕期营养不良或基因异常有关,患儿通常表现为突发性呼吸急促。需通过胸部CT明确肺结构异常程度,严重者需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颗粒预防感染。
2、剧烈运动或外伤
剧烈咳嗽、举重或胸部撞击可能导致肺泡破裂。常见于体育活动后出现尖锐胸痛伴呼吸受限,胸片可见肺压缩带。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可配合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使用镇咳药物。
3、肺部感染
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破坏肺泡壁,形成肺脓肿并继发气胸。患儿多有发热、咳脓痰病史,听诊可闻及湿啰音。需进行痰培养检查,针对性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抗感染,合并大量气胸时需穿刺抽气治疗。
4、支气管哮喘
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内压骤增,可能导致肺泡破裂形成气胸。患儿通常有喘息史,发作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需长期规范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控制哮喘,急性气胸发作时立即吸氧并就医,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
5、医源性操作
胸腔穿刺、机械通气等医疗操作可能意外损伤胸膜。多见于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后,表现为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操作后需密切监测呼吸频率,疑似气胸时立即行床旁超声检查,必要时使用氨溴索口服液促进痰液排出。
家长应避免让患儿进行憋气、潜水等可能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变化。恢复期建议食用高蛋白食物如鱼肉泥、蒸蛋等促进组织修复,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以减少呼吸道刺激。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复张情况,若出现呼吸费力、口唇青紫需立即急诊处理。哮喘患儿需随身携带应急药物,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