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被小孩咬了怎么处理
小孩手被咬伤后需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5分钟,若皮肤破损需用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咬伤处理方式主要有清水冲洗、消毒处理、观察红肿、避免抓挠、及时就医。
1、清水冲洗
被咬后第一时间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伤口5分钟,可清除口腔细菌和污染物。冲洗时水温建议接近体温,避免用力揉搓伤口。若伤口较深或出血量大,冲洗后需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
2、消毒处理
皮肤出现破损时需用碘伏溶液消毒,从伤口中心向外螺旋式涂抹。避免使用酒精或双氧水刺激伤口。消毒后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无须包扎暴露伤口更利于愈合。
3、观察红肿
后续24-48小时需观察伤口是否出现发红、肿胀、渗液或发热。儿童免疫系统较弱,口腔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易引发感染。发现异常红肿可局部冷敷缓解,但禁止热敷加速炎症扩散。
4、避免抓挠
家长需给幼儿修剪指甲并监督避免抓挠伤口。可穿戴透气棉质手套,或通过玩具转移注意力。若出现结痂应等待自然脱落,强行撕扯可能造成二次损伤和瘢痕增生。
5、及时就医
当伤口深度超过表皮、出血不止或出现化脓时,需就医进行清创缝合。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或建议注射破伤风疫苗。若咬人儿童有传染病史,还需排查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播风险。
日常需教导儿童友好相处方式,避免咬人行为发生。伤口愈合期间保持饮食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促进皮肤修复。被咬后72小时内家长应持续监测体温和伤口变化,夜间睡眠时可将患肢垫高减轻肿胀。若出现持续疼痛、淋巴结肿大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前往急诊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