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一星期有什么症状,怎么办
HIV感染一星期通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类流感表现。HIV感染早期可通过核酸检测确诊,确诊后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主要采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联合用药方案。
1.发热
约半数感染者在暴露后1-2周出现38℃以上发热,多持续1-2周自行消退。此时病毒正在体内大量复制,可能伴随夜间盗汗。建议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但需避免与其他肝毒性药物联用。
2.皮疹
躯干或四肢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无瘙痒或轻度瘙痒,通常1周内消退。皮疹与病毒血症引起的免疫激活有关,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刺激,同时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黏膜溃疡等伴随症状。
3.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可肿大至1-2厘米,质地柔软有压痛,持续数周。这是免疫系统应答的表现,无须特殊处理,但需避免挤压。若伴随持续发热需警惕机会性感染。
4.咽痛肌痛
约30%感染者出现明显咽部充血和全身肌肉酸痛,类似重感冒症状。可选用生理盐水漱口缓解咽痛,布洛芬缓释胶囊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但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
5.头痛乏力
病毒血症可能导致持续头痛和明显疲劳感,影响日常活动。建议保持每天8小时睡眠,必要时使用洛索洛芬钠片镇痛,同时监测是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模糊等。
HIV急性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暴露后72小时内应尽快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等阻断方案。确诊感染者需终身规范服药,定期检测CD4计数和病毒载量。日常注意营养均衡,每日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避免生食。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但需防止过度疲劳。严格使用安全套预防二次感染,家庭成员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