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盲肠炎如何诊断 小儿盲肠炎的诊断标准揭晓
小儿盲肠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依据包括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白细胞升高及超声或CT影像特征。诊断标准需符合腹痛特点、炎症指标异常及影像学支持中的至少两项。
1、临床表现
小儿盲肠炎早期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6-12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于麦氏点。患儿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烦躁哭闹、拒食及蜷曲体位。家长需注意观察腹痛性质变化,若出现持续右下腹拒按或行走时右下肢屈曲,应及时就医。
2、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罗夫辛征等典型体征辅助诊断。小儿可能出现右侧髋关节屈曲内旋时疼痛加重的腰大肌试验阳性,或左侧卧位时右下腹压痛更明显的闭孔肌试验阳性。婴幼儿因腹壁薄弱,肌卫表现可能不明显,需通过直肠指检判断盆腔是否有触痛或包块。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⁹/L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多超过10mg/L。但3岁以下患儿免疫应答不完善,约20%病例炎症指标可正常。尿液检查用于排除泌尿系感染,但盲肠炎累及输尿管时可能出现少量红细胞。
4、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为首选,可见直径超过6毫米的阑尾、壁层增厚或周围积液。CT检查能更准确显示阑尾粪石、穿孔及脓肿形成,适用于肥胖患儿或超声诊断困难者。X线平片仅用于排除肠梗阻或穿孔导致的膈下游离气体。
5、鉴别诊断
需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梅克尔憩室炎、原发性腹膜炎等鉴别。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压痛范围较广泛。女孩需排除卵巢囊肿扭转或盆腔炎,可通过妇科超声鉴别。过敏性紫癜患儿若出现腹痛伴下肢皮疹,需警惕消化道血管炎可能。
确诊小儿盲肠炎后应禁食并静脉补液,术前避免使用镇痛药掩盖症状。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家长需监测体温及切口情况,若出现持续发热或伤口渗液应及时复诊。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炎症指标直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