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回事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通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共感染或重叠感染。丁型病毒性肝炎可能由母婴传播、血液接触、共用注射器具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保肝药物、免疫调节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感染状态后规范治疗。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回事

1、母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感染HDV的主要途径,若母亲为HBV/HDV共感染者,分娩过程中病毒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染给新生儿。患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食欲减退、黄疸等表现。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诺福韦酯颗粒、恩替卡韦分散片等抗HBV药物,并联合干扰素α-2b注射液控制HDV复制。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肝功能及病毒载量。

2、血液接触

输入被HD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消毒医疗器械可能导致感染。患儿可能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治疗需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γ注射液抑制病毒,配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减轻肝脏炎症。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避免让儿童接触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制品,接种乙肝疫苗可降低共感染风险。

3、共用注射器具

通过共用针头、穿刺工具等途径接触HDV污染的血液可引发感染。此类患儿常合并HBV慢性感染,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等体征。治疗需长期服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控制HBV,辅以水飞蓟宾胶囊修复肝细胞损伤。家长需监督患儿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规范。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回事

4、免疫功能低下

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易发生HDV重症感染,可能快速进展为肝衰竭。临床可见凝血功能障碍、意识改变等危重表现。需住院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必要时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变化,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5、慢性HBV感染

约90%的HDV感染需依赖HBV存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重叠感染HDV后,肝纤维化进程可能加速。典型表现包括皮肤瘙痒、肝掌等门脉高压体征。治疗需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和恩替卡韦口服溶液,严重肝硬化患儿可能需肝移植。家长应每3-6个月带患儿进行肝脏超声和弹性检测。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回事

患儿日常饮食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适量补充维生素K帮助凝血功能恢复。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禁止食用生冷贝类等易携带病原体的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家长应做好家庭隔离措施,患儿餐具、洗漱用品需单独消毒处理。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共感染的关键措施,未感染者应按计划完成全程免疫。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