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怎么办
膜性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饮食、使用免疫抑制剂、抗凝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膜性增生型肾小球肾炎通常由免疫复合物沉积、遗传因素、感染、代谢异常、药物毒性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
高血压可能加速肾小球损伤,需通过低盐饮食和降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常用降压药包括缬沙坦胶囊、氨氯地平片等,需定期监测血压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导致血压骤升。
2、调节饮食
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每日蛋白摄入量需根据肾功能调整。限制钠盐、高磷食物如腌制食品和动物内脏,增加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合并水肿时需控制每日饮水量,记录出入量平衡。
3、使用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片常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肾小球炎症。治疗期间需监测白细胞计数和肝功能,预防感染。部分患者可能需使用他克莫司胶囊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4、抗凝治疗
高凝状态可能导致肾静脉血栓,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中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增加风险。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检查尿常规、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评估病情进展。超声或肾活检可监测肾小球结构变化。出现蛋白尿加重或水肿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应避免劳累和感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戒烟限酒减少肾脏损害。合并糖尿病或高尿酸血症时需同步控制血糖和血尿酸水平。若出现少尿、血尿或严重高血压,应立即就医。长期随访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