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高血压是什么病 为什么会出现假性高血压
假性高血压是指由于测量方法或设备问题导致血压读数高于实际值的现象,可能与动脉硬化、袖带尺寸不当、测量姿势错误等因素有关。假性高血压并非真实疾病,但需警惕其掩盖真实高血压的风险。
1、动脉硬化
老年人动脉壁钙化或硬化可能导致袖带加压时血管无法正常塌陷,血压计误判为高压。这类情况常见于长期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患者,可通过动脉波形分析或直接动脉内测压确诊。若发现异常,需改用桡动脉或股动脉有创测压评估真实血压。
2、袖带尺寸不当
使用过小袖带绑扎上臂时,气囊无法均匀压迫肱动脉,导致收缩压读数虚高。儿童或肥胖人群更易出现此类误差。正确选择袖带应覆盖上臂周长的三分之二,气囊宽度需达到臂围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医疗机构应配备不同型号袖带以减少误差。
3、测量姿势错误
测量时手臂悬空、袖带位置低于心脏水平或背部无支撑,可能使读数偏高。标准测量要求坐姿背部挺直,手臂平放于桌面与心脏同高,双腿不交叉。动态血压监测可帮助鉴别体位性误差,连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提高准确性。
4、白大衣效应
部分患者在医疗环境中因紧张出现短暂血压升高,居家测量则正常。这种现象属于应激反应,可通过家庭血压监测记录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排除。心理疏导联合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检查焦虑,避免不必要的降压治疗。
5、设备校准问题
电子血压计未定期校准或水银柱血压计存在漏液,均可导致读数偏差。建议每半年对设备进行专业检测,居家优先选用经过国际标准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对比不同设备测量结果时,需间隔1-2分钟以避免血管反应干扰。
日常监测血压需保持环境安静,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咖啡因摄入及剧烈运动。推荐早晨起床后和晚间睡前固定时间测量,记录数据时注明测量条件。若多次出现异常值或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携带完整记录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血管弹性检测或调整监测方案。长期血压异常者应结合血脂、血糖等指标综合管理心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