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有什么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由胰岛素抵抗增加、遗传因素、肥胖、年龄过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妊娠中期出现,表现为血糖升高,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
1、胰岛素抵抗增加
妊娠期胎盘分泌的激素如胎盘催乳素、孕激素等会对抗胰岛素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抵抗使得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血糖调节能力减弱。这种情况通常在妊娠中期开始明显,随着妊娠进展可能逐渐加重。针对胰岛素抵抗增加,可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方式改善血糖水平。
2、遗传因素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较高。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增加患病风险。遗传因素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在后续妊娠中复发,且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增加。建议有家族史的孕妇在妊娠早期进行血糖筛查。
3、肥胖
孕前体重指数超过正常范围的孕妇更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肥胖会导致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增加,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肥胖孕妇的脂肪分布也可能影响血糖代谢,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者风险更高。控制孕前体重和妊娠期体重增长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4、年龄过大
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明显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高龄孕妇还可能存在其他代谢异常,共同导致血糖调节能力减弱。高龄孕妇应加强孕期血糖监测,早期发现异常。
5、多囊卵巢综合征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较高。多囊卵巢综合征常伴随胰岛素抵抗和肥胖,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血糖代谢异常的风险。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前可能存在糖耐量异常,妊娠期更容易发展为明显糖尿病。这类孕妇需要更严格的血糖管理和监测。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适量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医嘱进行管理,多数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使血糖达标。产后6-12周应进行糖耐量检查,评估血糖恢复情况,并长期关注代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