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囊肿是怎么回事 直肠囊肿的几个原因细说
直肠囊肿可能由先天发育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直肠腺体阻塞、外伤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先天发育异常
胚胎期直肠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囊肿形成,这类囊肿多位于直肠黏膜下层,早期无明显症状。随囊肿增大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或排便困难。确诊需通过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较小囊肿无须处理,较大囊肿需行经肛门囊肿切除术。
2、慢性炎症刺激
长期直肠炎或肛窦炎可刺激腺体导管阻塞,形成潴留性囊肿。患者常有反复肛门疼痛、黏液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炎症,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栓剂等抗炎药物,顽固性囊肿需行内镜下引流术。
3、直肠腺体阻塞
直肠黏膜腺体分泌物排出受阻时易形成囊肿,常见诱因包括粪便干结、直肠脱垂等。典型表现为肛门部可触及弹性包块,可能伴排便不尽感。初期可通过高纤维饮食改善,较大囊肿需采用直肠囊肿开窗术治疗。
4、外伤感染
直肠黏膜损伤后继发感染可形成脓肿,若未彻底引流可能演变为囊肿。多有肛周手术或异物损伤史,表现为肛门灼痛、发热等症状。急性期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成熟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5、寄生虫感染
血吸虫或蛲虫等寄生虫在直肠壁寄生可能导致囊肿样病变,常伴腹泻、肛门瘙痒等症状。确诊需通过粪便虫卵检查,治疗需口服吡喹酮片、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合并巨大囊肿时需手术切除。
日常需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出现肛门坠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挤压或穿刺囊肿。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肠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