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的3方法介绍
预防骨质疏松主要有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检测骨密度3种方法。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可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1、均衡饮食
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对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矿物质,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豆腐、芝麻酱、虾皮等。维生素D可通过食用富含脂肪的鱼类、蛋黄等食物获取,也可通过适当晒太阳由皮肤合成。同时应保证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蛋类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间接保护骨骼。
2、适量运动
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可刺激骨形成,增加骨密度。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快走、太极拳、广场舞等低冲击性负重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轻量哑铃等进行肌肉力量练习,每周2-3次。运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跌倒风险。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踮脚尖行走等也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概率。
3、定期检测骨密度
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评估骨质疏松风险。对于存在骨质疏松高危因素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早绝经、家族史等人群,可提前至50岁开始筛查。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评估骨折风险并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同时应定期监测血钙、维生素D水平等指标,及时调整补充剂量。
除上述方法外,老年人应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保持适当体重,过轻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居家环境应做好防滑措施,如安装扶手、使用防滑垫等,减少跌倒发生。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避免肌肉僵硬增加跌倒风险。如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