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骨质疏松症患者饮食应注意高钙、优质蛋白、维生素D的均衡摄入,避免高盐、高糖及过量咖啡因。主要有增加乳制品、选择低脂高钙食物、补充维生素D、限制钠盐摄入、减少碳酸饮料等要点。
1、增加乳制品
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富含易吸收的钙质,每日建议摄入300-500毫升液态奶或等量乳制品。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发酵乳制品,搭配钙强化豆奶作为替代。钙摄入不足时可能加重骨量流失,增加骨折风险。
2、选择低脂高钙食物
豆腐、芝麻酱、虾皮、芥菜等食物钙含量较高且脂肪含量低。建议将深绿色蔬菜焯水后烹调以减少草酸影响,小鱼干等带骨食物可连骨食用。每周食用2-3次海产品有助于补充钙磷比例适宜的矿物质。
3、补充维生素D
蛋黄、蘑菇、深海鱼等食物含天然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吸收。每日晒太阳15-20分钟能帮助皮肤合成维生素D,冬季或日照不足地区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钙吸收率下降。
4、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过量钠会加速尿钙排泄,建议烹调时用香辛料代替部分食盐。合并高血压患者更需严格控盐,防止钙代谢紊乱。
5、减少碳酸饮料
可乐等含磷酸饮料会干扰钙磷平衡,建议用淡茶水、柠檬水替代。长期过量饮用可能降低骨密度,咖啡每日不超过2杯且避免与钙剂同服。酒精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需严格限制饮酒量。
骨质疏松症患者除饮食调整外,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结合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增强骨骼强度。避免吸烟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绝经后女性可遵医嘱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变矮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