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甲旁边的肉肿起来怎么回事
脚趾甲旁边的肉肿起来可能由甲沟炎、外伤、嵌甲、真菌感染、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药物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
1、甲沟炎
甲沟炎是脚趾甲周围软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多因修剪不当或细菌侵入导致。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严重时可有脓液渗出。治疗需用碘伏消毒,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若形成脓肿,需由医生行切开引流术。日常应避免穿窄鞋,保持足部干燥。
2、外伤挤压
脚趾受到撞击或鞋子过紧压迫时,甲周组织会出现充血肿胀。可能伴随皮下淤血,触痛明显。初期可用冰敷减轻水肿,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若出现甲下血肿,需用无菌针头放血减压,配合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消炎镇痛。
3、嵌甲
趾甲边缘嵌入甲周皮肤会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常见于大脚趾。表现为甲缘红肿、触碰出血,可能继发感染。轻度者可垫高趾甲缘缓解压迫,重度需手术切除部分趾甲。术后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穿前掌宽松的鞋子。
4、真菌感染
红色毛癣菌等真菌侵袭甲周会导致皮肤肿胀脱屑,多伴随趾甲增厚变黄。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搽剂,严重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保持足部通风,避免与他人共用修甲工具,袜子需每日煮沸消毒。
5、痛风发作
尿酸结晶沉积在趾关节周围会引发剧烈肿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急性期可用秋水仙碱片缓解炎症,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镇痛。慢性期需服用别嘌醇片控制尿酸。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泄。
出现持续肿胀、化脓或剧烈疼痛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挑破皮肤导致感染扩散。日常注意选择透气鞋袜,正确修剪趾甲保留1-2毫米白边,洗脚后彻底擦干趾缝。糖尿病患者需特别关注足部护理,定期检查有无皮肤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