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每个月都会脱落吗
子宫内膜每个月都会周期性脱落形成月经,这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生理现象。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卵巢激素调控,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
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从月经结束后开始增厚,进入增殖期。排卵后,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使内膜进一步增厚并富含营养,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若未受孕,黄体萎缩导致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脱落出血,形成月经。这一过程通常持续28-35天,出血量约20-80毫升,持续时间2-7天。月经血包含子宫内膜碎片、血液和黏液,正常经血呈暗红色,质地黏稠但不凝结。
部分女性可能出现子宫内膜脱落异常,如月经过少、闭经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情况。这些异常可能与内分泌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宫腔粘连等因素有关。长期不规律的子宫内膜脱落可能影响生育功能,需通过超声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测等手段明确原因。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月经周期,出现经期异常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女性应注意经期卫生,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并定期更换。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盆浴,可适当热敷缓解痛经。记录月经周期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若出现经量突然增减、周期紊乱或非经期出血等情况,需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