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手腕是骨折还是扭伤
手腕骨折和扭伤可通过疼痛程度、肿胀特点、活动受限范围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区分。主要有疼痛性质差异、肿胀发展速度、关节活动度、外观畸形、影像学结果等判断依据。
1、疼痛性质差异
骨折疼痛通常为持续性锐痛,按压或纵向叩击时疼痛加剧且定位明确。扭伤多为钝痛或胀痛,在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静止时减轻。骨折患者常因疼痛无法完成握拳等基础动作,而扭伤患者多可勉强活动。
2、肿胀发展速度
骨折后数分钟内会出现明显肿胀,皮肤可见青紫瘀斑且范围持续扩大。扭伤肿胀多在受伤后1-2小时逐渐显现,肿胀程度较轻,瘀斑可能局限在韧带损伤区域。骨折肿胀常伴随皮肤张力增高,扭伤肿胀触诊时有弹性感。
3、关节活动度
骨折会导致关节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尝试活动时可能闻及骨擦音。扭伤患者被动活动范围接近正常,主动活动时因肌肉保护性收缩产生疼痛。腕关节向特定方向活动受限更提示韧带损伤。
4、外观畸形
骨折可能出现腕部成角畸形、骨性突起或异常活动,尺桡骨远端骨折可见餐叉样畸形。扭伤一般无骨骼结构改变,但严重韧带撕裂可能导致关节松弛。开放性骨折伴有皮肤破损,扭伤仅表现为软组织损伤。
5、影像学结果
X线检查能直接显示骨折线、骨片移位等征象,CT可识别隐匿性骨折。扭伤影像学检查无骨质异常,MRI能显示韧带损伤程度。临床怀疑骨折但X线阴性时,需在伤后7-10天复查观察骨痂形成。
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用硬板或夹板临时固定避免二次损伤。骨折需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减少肿胀,扭伤可在48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无论骨折或扭伤,均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复位或使用活血药物。恢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