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时肛门脱出来了是怎么回事

大便时肛门脱出可能是直肠脱垂或内痔脱垂的表现,通常由盆底肌松弛、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分娩损伤或年龄增长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或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群支撑力减弱可能导致直肠黏膜下移,常见于产后女性或老年人。伴随肛门坠胀感,咳嗽时症状加重。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时需使用直肠固定术。相关药物包括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等改善静脉回流,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缓解局部水肿。

2、长期便秘

排便过度用力会持续增加腹压,导致直肠黏膜与肌层分离。典型表现为排便后需手动推回脱出物,可能伴有肛裂出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必要时短期应用开塞露帮助排便。

3、慢性腹泻

频繁排便刺激易引发肛管黏膜充血水肿,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脱出物表面可见黏液分泌物,伴随里急后重感。需口服蒙脱石散止泻,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菌群,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

4、分娩损伤

经阴道分娩可能造成肛提肌撕裂,产后早期即出现肛门肿物脱出。多伴有会阴部坠痛,久站后症状明显。产后半年内可尝试生物反馈治疗,若无效需行经会阴直肠修补术。局部可使用痔疮膏减轻不适。

5、内痔脱垂

III-IV度内痔会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严重时发生嵌顿坏死。可见暗紫色痔核,伴有喷射状出血。急性期可用太宁栓消炎止血,择期行痔上黏膜环切术。日常避免久坐久蹲,便后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

建议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优先选择火龙果、西梅等润肠食物。排便时控制时间在5分钟内,避免如厕时刷手机。每日进行提肛运动3组,每组收缩肛门30次。若脱出物无法回纳或出现剧烈疼痛,须立即就医防止组织坏死。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复发迹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