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可能引起消化系统不适、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皮肤黏膜反应、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该药物属于抗代谢类抗肿瘤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1、消化系统不适
甲氨蝶呤常见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口腔黏膜炎多出现在用药后3-7天,严重时可影响进食。胃肠反应与药物抑制上皮细胞增殖有关,使用亚叶酸钙可减轻毒性。出现持续性腹泻需警惕伪膜性肠炎,必要时需停药并补充电解质。
2、骨髓抑制
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及贫血,多发生于用药后7-14天。骨髓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严重时可能引发感染或出血。治疗期间应每周监测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⁹/L时需暂停用药。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用于改善粒细胞缺乏。
3、肝功能损害
约30%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长期用药可能引发肝纤维化。肝功能异常通常呈剂量依赖性,酗酒者风险增加。建议用药前筛查乙肝病毒,治疗期间每4-8周检测肝功能。出现黄疸或AST超过正常值3倍时应停药,必要时给予护肝治疗。
4、皮肤黏膜反应
包括皮疹、光敏感、脱发及甲床色素沉着。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严重皮肤反应虽罕见但需警惕。用药期间应避免日光暴晒,出现广泛皮损需立即停药。局部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缓解症状,严重者需系统应用免疫抑制剂。
5、肾功能异常
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引起肾小管结晶沉积,导致血肌酐升高。老年患者及脱水状态下风险增高。用药前后需充分水化,保持尿量大于2000ml/日。出现急性肾损伤时应碱化尿液,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长期用药者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
使用甲氨蝶呤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3000ml饮水量,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治疗首年每3个月复查胸片监测肺纤维化风险,育龄期患者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须严格避孕。出现发热、皮下出血或严重黏膜溃烂等不良反应时需立即就医。建议记录用药后身体反应,复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