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什么病 从症状到病因全面认识大肠癌

大肠癌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等症状,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高脂低纤维饮食、慢性肠道炎症等。大肠癌可通过肠镜检查确诊,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大肠癌是什么病  从症状到病因全面认识大肠癌

1、遗传因素

约20%的大肠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两种明确的遗传性大肠癌。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可能伴随子宫内膜癌等其他肿瘤。基因检测可帮助识别高危人群,建议有家族史者从40岁开始定期肠镜检查。

2、饮食因素

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饮食会增加大肠癌风险。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可能损伤肠黏膜。建议增加全谷物、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应达到500克以上。

3、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长期处于修复-损伤循环中,癌变风险较常人高10倍。病程超过10年的广泛性结肠炎患者需每年进行肠镜监测,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结肠切除。

大肠癌是什么病  从症状到病因全面认识大肠癌

4、肠道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从息肉发展为癌通常需要5-10年。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高危病变。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可有效阻断癌变进程,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

5、代谢综合征

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异常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可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内脏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创造促癌微环境。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可降低胰岛素水平,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大肠癌是什么病  从症状到病因全面认识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45岁以上人群应进行粪便隐血筛查,高危人群需提前开始肠镜检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排便异常、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术后患者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