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浅析肛瘘的三个病因
肛瘘的常见病因主要有肛周脓肿破溃、克罗恩病、结核感染等。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通常由感染、炎症性疾病或特殊病原体引起。
1、肛周脓肿破溃
肛周脓肿破溃是肛瘘最常见的病因。肛腺感染后形成脓肿,脓液突破皮肤或黏膜形成瘘管。患者可能出现肛周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治疗需手术切开引流,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感染药物,术后需定期换药。
2、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属于炎症性肠病,可导致全消化道病变。当累及肛周时,肠道炎症穿透肠壁形成肛瘘,常伴腹泻、腹痛、体重下降。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原发病,严重时需注射英夫利西单抗,同时行肛瘘挂线术治疗。
3、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导致特异性肛瘘,多继发于肺结核或肠结核。表现为瘘管分泌物稀薄、伴低热盗汗。需规范抗结核治疗,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疗程6-9个月,必要时配合瘘管切除术。
肛瘘患者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便后温水坐浴,避免久坐久站。饮食宜清淡,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西蓝花,忌辛辣刺激。建议穿宽松棉质内裤,定期复查瘘管愈合情况。若出现发热、疼痛加剧或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