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回声欠均匀是什么意思
肝内回声欠均匀是超声检查中常见的描述,通常提示肝脏组织存在密度或结构异常。可能由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炎、肝囊肿、肝血管瘤等疾病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诊断。
1、脂肪肝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超声表现为肝内回声增强且分布不均。轻度脂肪肝可能无明显症状,中重度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治疗需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
2、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后结缔组织增生的过程,超声显示肝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常见于慢性乙肝、酒精肝等患者,可能伴随食欲减退、蜘蛛痣。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同时可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延缓纤维化进展。
3、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活动期会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超声可见肝内回声弥漫性不均匀。患者常有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抗病毒药物如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或配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进行抗炎保肝。
4、肝囊肿
肝囊肿是肝脏内的良性囊性病变,超声表现为局部无回声区伴周围肝组织回声不均。较小囊肿无须处理,直径超过5厘米可能引起压迫症状,可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
5、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超声显示为边界清晰的强回声团块伴周围肝组织回声改变。多数无须治疗,巨大血管瘤可能需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
发现肝内回声欠均匀应完善肝功能、乙肝五项、弹性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若出现持续肝区疼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