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低有什么危害 蛋白质低的3个危害详述
蛋白质水平偏低可能引发肌肉流失、免疫功能下降和水肿等危害。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长期缺乏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1、肌肉流失
蛋白质是肌肉组织的主要构成物质,摄入不足时身体会分解肌肉蛋白以维持生理功能。表现为肌力减弱、体重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肌少症。日常需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可补充乳清蛋白粉。若伴随活动耐力骤降或肌萎缩,需排查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
2、免疫功能下降
抗体和免疫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缺乏会导致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患者易反复感染,伤口愈合缓慢。建议通过豆制品、瘦肉补充蛋白,合并持续发热或严重感染时需检查免疫球蛋白水平,排除原发性免疫缺陷等疾病。
3、水肿
血浆白蛋白不足会降低血液渗透压,使水分渗入组织间隙。早期表现为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需控制钠盐摄入并增加牛奶、虾类等高生物价蛋白,若伴随尿蛋白阳性需警惕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长期蛋白质缺乏者应定期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儿童及孕妇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合并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蛋白质摄入类型与剂量,避免加重脏器负担。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高温油炸对蛋白质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