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屎好不好 掏耳屎的好处和危害都要了解
掏耳屎通常是不必要的,耳道具有自洁功能,频繁掏耳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耳屎对耳道有保护作用,能阻挡灰尘和细菌侵入。
1、耳道自洁机制
外耳道皮肤具有自迁移特性,通过咀嚼、说话等下颌运动,耳屎会自然向外排出。正常情况下耳屎呈淡黄色薄片状,干燥后随头部活动脱落。这种生理过程无须人为干预,过度清理反而会破坏耳道酸性环境。
2、保护性屏障
耳屎含有溶菌酶和脂肪酸成分,能抑制细菌真菌繁殖。其黏性可吸附进入耳道的灰尘、昆虫等异物,防止深部耳道受损。适量耳屎还能缓冲声波冲击,避免强声压直接作用于鼓膜。
3、损伤风险
使用发卡、棉签等工具掏耳时,可能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尖锐物品不慎滑入可能刺穿鼓膜导致听力下降。反复刺激会使耳道皮肤增厚,形成外耳道炎或耵聍栓塞。
4、感染诱因
掏耳工具携带的细菌可能引发外耳道炎,表现为耳痛、流脓。真菌性外耳道炎常见于潮湿环境,与掏耳破坏耳道微环境有关。严重感染可扩散至中耳,出现发热、耳鸣等症状。
5、特殊处理
当耳屎凝结成硬块阻塞耳道时,需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由医生冲洗。油性耳屎人群可用医用棉球轻拭耳廓,避免深入清洁。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者更应避免自行掏耳。
建议养成不随意掏耳的习惯,洗澡后用毛巾擦拭耳廓即可。若出现耳闷、听力下降或疼痛,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避免使用任何工具深入耳道,儿童需家长监督防止误伤。游泳时可佩戴耳塞预防进水,但不宜长期堵塞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