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不适合做膝关节置换手术
膝关节置换手术并非适合所有患者,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活动性感染、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骨骼发育未成熟及预期寿命较短等情况时通常不建议手术。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终末期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严重关节病变,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风险与获益。
1、心肺功能不全
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术中麻醉风险显著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可能导致术后呼吸循环衰竭,这类患者需先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手术可行性。术前需完善肺功能检测和心脏彩超等检查。
2、活动性感染
全身或局部存在感染灶时手术可能引发人工关节感染,包括皮肤溃疡、牙周炎、泌尿系统感染等。急性感染期患者需先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感染者需监测C反应蛋白等指标正常后再考虑手术。
3、肌肉神经病变
膝关节周围肌肉严重萎缩或支配神经损伤会导致术后康复困难,如小儿麻痹后遗症、中风偏瘫等。这类患者置换关节后难以维持稳定性,可能发生假体松动。需先进行肌力训练和神经康复治疗改善功能。
4、骨骼发育未成熟
青少年骨骺未闭合者进行关节置换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通常需延缓至18岁后。先天性关节畸形患者可先采用截骨矫形等保关节手术,若必须置换需使用儿童专用假体并密切随访生长情况。
5、预期寿命有限
恶性肿瘤晚期、多器官衰竭等终末期患者手术获益有限,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约15-20年,这类患者更适合保守止痛治疗。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结合康复支具改善生活质量。
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关节功能及生活需求,肥胖患者应减重降低假体负荷,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合理范围。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坚持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3-6个月,定期复查假体位置及磨损情况。出现关节红肿热痛需及时排查感染,假体松动时可能需翻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