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哪些人容易得青光眼?
1.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因为高度近视患人小梁网数目变少、小梁网孔径变小,这使得房水流出阻力增加,从而引起眼压升高。此外,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延长较明显,巩膜筛板变薄,缓冲、分隔保护作用减弱,加之跨筛板的巩膜张力较大,因此也更容易引起视神经损害。
2.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性青光眼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50岁以上的人群: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可以发现,大部分青光眼患者是因为高眼压引起的视网膜神经纤维损害及视野缺损。
4.家庭有青光眼病史者
5.高血压人群
当然,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并不是说一定会发生青光眼。研究发现,在具有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群,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可能会诱发青光眼,这些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在昏暗的灯光下长时间阅读,在过暗的环境中看电视、手机或电脑,长期过度用眼等,像有的患者就有睡前关了灯躺床上玩手机的习惯。
除了不良的用眼习惯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有可能促使青光眼的发生,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思虑过多,过分焦虑,容易生气,过分激动、发脾气等。
不同时期的青光眼表现
急性期:眼痛,眼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发生急剧下降,看灯光会有彩虹羊的光圈。
慢性期:常无症状,眼睛疲劳不适,酸胀,后期有明显的视野缺损的现象。
晚期:失明,剧烈眼痛。。。。
如何预防青光眼?
◆40岁前,每两年要进行眼睛体检,包括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
◆40岁后,每年一次眼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睡眠质量,适度体育锻炼。
◆注意用眼卫生,用眼时光线必须充足柔和,并且不要在强光下阅读在暗室内玩手机、看电视,不要过度用眼。
以上是有关青光眼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