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身上起红疙瘩是怎么回事

化疗后身上起红疙瘩可能与药物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皮肤干燥、感染或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因素有关。化疗药物可能通过直接刺激或免疫反应引发皮肤症状,通常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红斑、丘疹,部分伴随瘙痒或疼痛。建议及时联系主治医师评估皮疹性质,调整用药方案并配合对症处理。

1、药物过敏反应

部分化疗药物如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可能引发变态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样红斑或斑丘疹。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可能伴随面部潮红、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临床常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预处理预防过敏,出现反应后需立即暂停化疗并使用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2、骨髓抑制影响

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会使皮肤出现瘀点样红疹,白细胞减少可能诱发毛囊炎表现为红色丘疹。血常规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这种情况需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提升白细胞,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并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3、皮肤屏障受损

抗代谢类化疗药如氟尿嘧啶注射液会抑制表皮细胞更新,导致皮肤干燥脱屑伴发细小红疹。常见于手掌、足底等摩擦部位,可能进展为疼痛性皲裂。建议使用尿素维E乳膏保湿修复皮肤屏障,避免使用碱性清洁剂,穿着柔软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4、机会性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能并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状水疱伴红斑,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环状红斑。确诊需进行疱疹病毒DNA检测或真菌镜检,可静脉注射注射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或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真菌感染,同时加强病房消毒隔离。

5、毛细血管渗漏

某些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会破坏血管内皮完整性,导致皮下点状出血性皮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按压不褪色。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局部可冷敷减轻渗血,避免剧烈摩擦或外伤。

化疗期间应每日检查全身皮肤状况,记录皮疹形态变化与分布范围。穿着宽松纯棉衣物避免摩擦,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使用pH值5.5的弱酸性沐浴露。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羹、清蒸鱼等促进皮肤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皮疹持续扩散或出现发热、水疱破溃等情况,须立即联系肿瘤科医师进行专业处理,切勿自行使用含激素药膏涂抹。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