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有什么区别
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理特征、临床表现、病因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五个方面。
1、病理特征:
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心肌变薄且弹性降低;肥厚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心室壁异常增厚,尤其是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功能受限但收缩功能通常正常或增强。
2、临床表现:
扩张型心肌病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晚期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常见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部分患者伴有晕厥或猝死,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相关。
3、病因机制:
扩张型心肌病多与病毒感染、酒精滥用或遗传因素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有关;肥厚型心肌病60%以上由肌节蛋白基因突变引起,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4、影像学表现:
超声心动图中扩张型心肌病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毫米,射血分数<40%;肥厚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室间隔厚度≥15毫米,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30毫米汞柱。
5、治疗方法:
扩张型心肌病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改善心功能;肥厚型心肌病主要采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减轻梗阻,严重者需室间隔切除术或酒精消融治疗。
两类心肌病患者均需限制剧烈运动,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扩张型心肌病应戒烟限酒并接种流感疫苗;肥厚型心肌病需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和脱水情况。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双下肢水肿加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