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晚上怎么护理 四个护理让幼儿急疹消失
幼儿急疹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调节室温、补充水分、观察体温等方式护理。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表现为突发高热后全身出现玫瑰色斑丘疹。
1、保持皮肤清洁
幼儿急疹出疹期间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擦洗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搓揉患处。皮疹可能伴有轻微瘙痒,可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伤,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衣物应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出汗后及时更换。
2、调节室温
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避免过热加重皮疹。夜间睡眠时可适当减少衣物和盖被,但需注意腹部保暖。使用空调时风口勿直吹患儿,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对流风,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
3、补充水分
发热期每2-3小时喂食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单次饮水量30-50毫升。母乳喂养可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恢复期可给予苹果汁、米汤等流质,避免橙汁等酸性饮品刺激胃肠。
4、观察体温
夜间每3-4小时测量腋温,38.5摄氏度以下优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敷额头或温水擦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若发热持续72小时以上或出现抽搐需立即就医。
护理期间家长需记录患儿体温变化、皮疹形态及饮食情况,避免带患儿去人群密集场所。皮疹消退后1-2周内免疫力较低,应注意营养均衡,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或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保持每日10-12小时睡眠,暂缓接种疫苗直至完全康复。若出现嗜睡、拒食或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