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为什么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必须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原因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阻断母婴传播、降低肝硬化与肝癌风险、避免慢性化、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新生儿为什么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

1、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血液或体液接触传播,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感染后易转为慢性携带状态。接种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有效中和病毒颗粒。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是常用的两种剂型,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首针接种。

2、阻断母婴传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感染概率较高,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传播。联合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显著降低传播风险。母亲为高病毒载量时,孕期还需接受抗病毒治疗,新生儿需在12小时内完成免疫接种。

3、降低肝硬化与肝癌风险

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者,有较高概率发展为慢性肝炎,长期炎症会导致肝纤维化。接种疫苗可减少肝细胞癌变风险,我国肝癌病例中与乙肝相关者占多数。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对儿童肝癌预防效果显著,需完成三针全程接种。

4、避免慢性化

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难以有效清除病毒,易形成免疫耐受状态。早期接种能打破这种耐受,促使机体产生抗-HBs抗体。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按实际体重调整接种剂量,但不应延迟接种时间。

5、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新生儿普遍接种能减少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保护未接种的易感者。我国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后,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大幅下降。接种程序包括0-1-6月方案,第三针延迟不超过12个月。

家长需确保新生儿按免疫规划完成三针接种,接种后观察局部红肿或低热等反应。哺乳期母亲若为乙肝患者,婴儿接种后仍可正常母乳喂养。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如指甲钳,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必要时补种疫苗。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出现持续发热或异常皮疹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