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镜检查的并发症有哪些
胆道镜检查的并发症主要有胆道穿孔、胆道出血、胆管炎、胰腺炎和胆道狭窄等。胆道镜检查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的微创内窥镜技术,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风险。
1、胆道穿孔
胆道穿孔是胆道镜检查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与操作过程中器械对胆管壁的机械损伤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和发热等症状。轻度穿孔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和抗生素治疗控制,严重者需紧急手术修复。预防措施包括规范操作手法和避免过度牵拉胆管。
2、胆道出血
胆道出血常因活检或取石过程中损伤胆管血管所致,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胆道引流管引流出鲜血。少量出血多能自行停止,大量出血需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凝血功能、术中谨慎操作可降低出血风险。
3、胆管炎
胆管炎多因检查过程中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寒战高热、黄疸和右上腹痛。治疗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严重者需行胆道引流。严格无菌操作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是重要预防手段。
4、胰腺炎
胰腺炎主要因造影剂注入胰管或乳头括约肌痉挛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痛伴血淀粉酶升高。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和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轻柔操作和避免过度造影剂灌注可减少发生。
5、胆道狭窄
胆道狭窄多为检查后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后期反复胆管炎发作会加重狭窄。患者可出现渐进性黄疸和肝功能异常。轻度狭窄可行球囊扩张,严重者需放置胆道支架或手术重建。术中避免过度电凝和损伤胆管黏膜有助于预防。
胆道镜检查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现腹痛加重、发热或黄疸需及时就医。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低脂普食。有胆道引流管者需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量,定期复查肝功能。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使用抗凝药物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术后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