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有什么症状 丹毒的三个典型症状揭晓
丹毒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寒战等典型症状。丹毒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非化脓性皮肤炎症,主要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常见于下肢和面部。
1、皮肤红肿热痛
丹毒患者通常会出现界限清晰的鲜红色斑块,皮肤温度明显升高并伴有灼热感。病变区域肿胀紧绷,触摸时有明显压痛,红斑边缘隆起呈堤状并向周围扩散。这种炎症反应与细菌毒素刺激局部血管扩张和炎性细胞浸润有关,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或血疱。
2、局部淋巴结肿大
感染灶附近淋巴结会出现反应性增大,常见于腹股沟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尚可,按压时有轻度疼痛。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作出的防御反应,通过淋巴管引流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色线条状淋巴管炎。
3、发热寒战
多数患者会出现38-40℃的高热,伴随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多发生在皮肤症状出现前1-2天,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这种系统性炎症反应与链球菌释放的致热外毒素有关,婴幼儿和老年人可能出现嗜睡或意识模糊。
丹毒患者需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急性期可进行硫酸镁湿敷缓解肿胀,但禁止自行挤压或刺破水疱。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呋辛酯片或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药物,若出现持续高热或皮肤坏死需立即就医。日常应注意足癣等原发感染灶的治疗,避免皮肤破损导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