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时骨折的固定有哪些注意事项
创伤急救时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主要有固定前评估伤情、选择合适固定材料、避免二次损伤、保持固定松紧适度、观察肢体血运情况。
1、固定前评估伤情
固定前需快速评估骨折部位、类型及是否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需先清洁伤口并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直接固定暴露的骨端。评估时应询问患者疼痛部位和程度,观察肢体畸形、肿胀及异常活动,但禁止刻意复位或测试骨擦感。若怀疑脊柱骨折,须保持头颈躯干轴线稳定,避免搬动造成脊髓损伤。
2、选择合适固定材料
优先使用专业夹板、颈托或脊柱板,紧急时可选用木板、硬纸板等替代材料。长骨骨折需超过上下两个关节固定,关节处骨折应固定患肢于功能位。锁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前臂,骨盆骨折需用宽布带环形固定髋部。避免使用弹性绷带直接缠绕骨折端,石膏固定需在专业医疗场所进行。
3、避免二次损伤
固定操作时需专人托扶骨折近远端,动作轻柔避免断端移位。夹板与皮肤间垫软布防止压疮,骨突部位加厚衬垫。禁止将固定材料直接压在伤口或血肿处,捆绑带不可过紧或打结在骨折部位。搬运时保持骨折肢体整体移动,脊柱损伤者须用铲式担架平移。
4、保持固定松紧适度
固定后应能伸入一指为度,过紧可能压迫血管神经,过松则失去固定作用。定期检查固定带张力,肿胀加重时及时松解调整。手指足趾应外露以便观察血运,寒冷环境需注意肢体末梢保温。下肢骨折固定后禁止负重,上肢骨折用三角巾悬吊减少摆动。
5、观察肢体血运情况
固定后每15分钟检查一次远端脉搏、皮温及颜色,出现苍白、青紫或麻木需立即松解。注意询问患者疼痛是否加剧,观察有无张力性水疱形成。开放性骨折固定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破伤风抗毒素须在2小时内注射。
骨折固定后需抬高患肢减轻肿胀,24小时内冰敷间断进行。转运途中避免颠簸,及时送医进行影像学检查。患者应保持固定装置清洁干燥,未经医生允许不得自行拆除。恢复期遵医嘱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维生素D滴剂,逐步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发现固定松动或不适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