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必须做剖宫产手术

必须做剖宫产手术的情况主要有胎儿窘迫、胎位异常、产道梗阻、胎盘异常、既往剖宫产史等。剖宫产手术是解决难产或母婴高危风险的重要方式,需根据孕妇及胎儿具体情况由医生综合评估决定。

1、胎儿窘迫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出现缺氧状态,可能因脐带绕颈、胎盘功能减退或母体高血压等因素引起,常表现为胎心率异常或胎动减少。此时紧急剖宫产可避免新生儿窒息或脑损伤。临床可能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抑制宫缩,或通过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若确诊为急性缺氧,需在30分钟内完成手术。

2、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包括臀位、横位等非头位姿势,自然分娩易导致脐带脱垂或产程停滞。其中完全臀位可能尝试外倒转术,但横位必须手术。孕晚期超声确认胎位后,若矫正失败需提前计划剖宫产。此类手术通常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抗感染。

3、产道梗阻

产道梗阻常见于骨盆狭窄、巨大儿或子宫肌瘤压迫产道等情况,临床表现为胎头下降停滞超过2小时。绝对性骨盆狭窄者需直接手术,相对狭窄可试产但失败率较高。术前需评估胎儿双顶径与骨盆比例,术后可能需用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子宫复旧。

4、胎盘异常

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是剖宫产明确指征。完全性前置胎盘在孕28周后仍覆盖宫颈内口者,择期手术可减少大出血风险;胎盘早剥伴活动性出血需立即手术。术中可能输注人纤维蛋白原纠正凝血功能,术后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5、既往剖宫产史

有子宫纵切口或古典式剖宫产史者,阴道试产子宫破裂风险较高。若此次妊娠存在胎位不正、瘢痕厚度不足2毫米等情况需再次手术。二次剖宫产可能面临粘连分离困难,需备血并准备防粘连用几丁糖凝胶。

剖宫产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至普食,注意切口清洁干燥。哺乳时可用侧卧位减轻腹部压力,6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出现发热、切口渗液或异常宫缩痛需及时复诊。产后42天需复查子宫复旧情况及切口愈合状态,后续妊娠建议间隔18个月以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